最新发布> 正文

看热讯:“心脏瓣膜第一股”断臂求生,启明医疗陷现金流与集采双重困局

时间: 2025-11-21 17:20:16 来源: 新浪证券

曾经风光无限的“心脏瓣膜第一股”启明医疗,如今正面临严峻的现金流考验。近日,公司公告以3.75亿元折价出售杭州滨江区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地块,较估值降价12%,并将大部分款项用于偿还银行债务。这一举措虽暂缓债务压力,却折射出公司深层次的经营危机。


(资料图片)

一、激进扩张埋隐患,现金流濒临枯竭

启明医疗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2021年,公司市值一度冲上427亿港元,手握近30亿元现金,随即启动总投资16亿元的产业园建设计划。然而,这一宏大蓝图与公司实际营收严重脱节:2021年至2024年,其年营收始终徘徊在4亿至5亿元之间,产能布局明显超前。

产业园项目逐渐演变为“资金黑洞”。截至2024年末,该项目已投入3.1亿元,后续还需约7亿元资金,而公司账上现金仅剩2.98亿元。为缓解压力,启明医疗甚至挪用7300万元原定用于产品研发的募资款。截至2025年6月,其现金及等价物仅2.79亿元,借款却高达4.19亿元,偿债能力岌岌可危。

二、主业增长停滞,集采冲击雪上加霜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主营业务增长乏力。近年来,心脏瓣膜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已有11款产品获批,价格战愈演愈烈。2025年上半年,启明医疗营收同比下滑18.9%,核心产品VenusA系列虽贡献83%收入,但增长前景黯淡。

与此同时,心脏瓣膜首次被纳入省际联盟集采,覆盖范围几乎与启明医疗产品线完全重合。尽管此前地方试点集采降幅温和(平均11.49%),但全国联采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若核心产品大幅降价,公司能否通过“以价换量”扭转困局仍是未知数。

三、治理风险与市场信任危机

除了经营压力,启明医疗还因内部治理问题遭遇信任危机。2023年11月,公司因高管挪用公款事件停牌475天,复牌后市值大幅缩水,资本市场信心受挫。此次向杭州国资折价出售资产虽解了燃眉之急,却也暴露其缺乏可持续的融资能力与战略定力。

结语

打折卖地仅为缓兵之计。面对集采逼近、竞争红海与现金流紧绷的三重压力,启明医疗亟需重塑业务重心、控制成本,并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若不能尽快扭转局面,即便曾是行业翘楚,也难逃市场淘汰的残酷命运。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关键词:

责任编辑:QL000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