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正文

微头条丨光大银行2025三季报:增长失速,存贷、资产、业绩等面临多重挑战

时间: 2025-11-05 11:02:27 来源: 行长邸报


(相关资料图)

光大银行2025年三季报解析:增长失速背后的多重挑战  10月30日,光大银行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这家7万亿规模的股份制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2.7亿元,同比下降7.94%;归母净利润370.18亿元,同比下滑3.63%。这份成绩单不仅延续了上半年的颓势,更在第三季度出现加速下滑的迹象,直接导致财报发布次日股价大跌3.19%,领跌银行板块。  业绩全面承压:从"增收不增利"到"双降"困局  上半年时,光大银行尚能维持"营收降、利润增"的态势,但到三季度却演变为营收利润双降的严峻局面。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83.52亿元,同比暴跌13.01%;净利润123.96亿元,同比下滑10.99%。这种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是债券市场利率波动带来的非息收入缩水——单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30.75亿元,直接吞噬了利润空间。  但市场波动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主营业务的持续疲软。自2022年达到峰值后,光大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已连续三年下滑,今年前三季度688.81亿元的成绩同比再降5.11%。虽然第三季度环比微增2.42%,净息差也回升3个基点至1.42%,但这种改善能否持续仍存疑问。毕竟,2025年前三季度的整体息差水平仍低于2024年同期,反映出银行核心盈利能力的持续弱化。  存贷双缩:规模增长陷入停滞  更令人担忧的是光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现。截至三季度末,贷款余额环比减少1.37%至39538.3亿元,存款余额环比下降1.61%至41846.94亿元。这种存贷双缩的局面直接制约了规模扩张——总资产环比微降0.29%,增速明显落后于同业。  在生息资产结构中,贷款是收益率第二高的资产,而存款则是成本最低的负债来源。两者同步收缩不仅影响当期业绩,更可能形成"规模收缩-收入下降-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的恶性循环。特别是融资租赁业务规模较年初骤降13.58%,反映出光大银行在资产端调整面临较大压力。  资产质量隐忧:不良处置背后的风险暴露  为维持利润水平,光大银行采取了"节流"策略:前三季度业务管理费缩减6.51%,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23.41%。但这种做法正在削弱风险抵御能力——拨备覆盖率已降至168.92%,较年初下降11.67个百分点,而不良贷款率却逆势上升至1.26%。  个贷不良问题尤为突出。2025年光大银行已分两批转让合计194.41亿元的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价格仅为本息总额的5%左右,这种"骨折价"处置反映出资产质量压力。虽然零售贷款不良率1.38%看似可控,但考虑到整体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市场担忧其资产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  转型之路:中间业务能否撑起未来?  在传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中间业务成为少有的亮点: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5.02亿元,同比增长2.18%。管理层也将"提升非息收入贡献"列为重点工作,但这种增长建立在利息收入大幅缩水的基础上,实际规模仍未恢复至2023年水平。  营业外支出暴增218%至5.06亿元,包括罚没支出在内的各项非常规成本,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2025年收到的27张监管罚单(含8张百万级大额罚单)表明,内控管理仍是亟待加强的短板。  站在十字路口的光大银行,需要解决的不仅是短期业绩波动,更是中长期发展模式的转型。在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规模与效益、风险与收益,将成为决定这家老牌股份行能否重振的关键。市场正在等待更明确的战略信号,以重建对光大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关键词: 光大银行 资产 贷款 业绩 利息 利率 融资 暴跌 季报

责任编辑:QL000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