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正文

国家税务总局晒出“十四五”时期税收“成绩单” 减税红利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时间: 2025-07-29 10:56:58 来源: 金融时报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0%左右;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85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税收总额多13万亿元;税务部门“十四五”期间累计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将超过70万亿元……7月2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和发展“成绩单”。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向好向新。从税务登记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涉税经营主体突破1亿户,较2020年净增加3000万户,显示我国市场活力足、韧性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时,税制改革和减税降费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胡静林举例说,今年刚刚结束的个税汇算与2020年初次汇算相比,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人数达1.19亿,增长55%;减税金额增长156.5%,今年增加至近3000亿元。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税制建设不断完善。2021年至今年6月,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专门的绿色税种实现税收收入2.5万亿元,推动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1.5万亿元。

年均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民营小微企业是主要受益者

“十四五”时期,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等关键领域,我国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既为市场主体和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利,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表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5万亿元,年均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从政策导向看,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占比达到36.7%;从受益主体看,在各类经济主体中,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7.2万亿元,占比达到72.9%;在各类规模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共享受新增减税降费6.3万亿元,占比达到64%。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税收支持政策。“十四五”期间,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优化、力度不断加大,其中,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享受户数61.5万户,较2021年度分别增长25.5%和16.7%,为我国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发挥了关键作用。

税收结构“量增质优”:税收收入与GDP增速大体匹配

“十四五”时期,我国税收收入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量增质优”的特点。

据胡静林介绍,从行业结构看,占比最大的是制造业税收,近年来均保持在30%左右,反映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税收上的“压舱石”作用。增速最快的是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从税种结构看,“十四五”期间直接税比重超过40%,较“十三五”期间提高了1个百分点,反映出税收调节分配功能增强,我国税制结构优化。

从税收与经济的协调性来看,经济决定税收,但也会受一些因素影响,造成经济与税收不完全同步。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力度较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对长期税收也是有利的,但会减少当期的税收收入。此外,还有价格变动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以不变价计算,税收收入是以现价计算,价格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对税收收入影响很大,这两年税收受PPI的影响比较直接。

胡静林还谈到了税源结构因素。胡静林表示,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科技创新,我国经济税源发生了一些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其中,对税收贡献相对较大的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增速下降,带来相应税收增速放缓甚至减收;“新三样”等新兴行业发展势头好,但税收总体规模较小,享受的优惠政策比较多,现阶段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大。“剔除这些因素后,我国税收收入与GDP增速大体是匹配的。”胡静林说。

三个“多”与“少”的对比:办税缴费体验更省心省力省时

办税缴费便利度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反映我国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连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着力提供更加省心省力省时的办税缴费体验。

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荣海楼表示,第一个变化是办税“跑马路”少了,“走网路”多了,办税服务厅里排长队基本成为历史。以北京涉税业务量最大的朝阳区办税服务厅为例,其服务辖区近40万户企业和400万自然人纳税人。随着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在全国上线,“云端”办税大厅热闹起来。

第二个变化是发票“纸质票”少了,“电子票”多了,纳税人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去领票开票寄票基本成为了历史。荣海楼表示,在“纸质票”的条件下,纳税人需要经常去办税大厅申领发票,领回以后要精心保管好,生怕“票丢了”;开票的时候要精细安排好,生怕“票少了”不够用;开票以后还要一张一张打印好,交给受票人,有时候还要邮寄过去;票用完以后还得清点好,再到办税大厅验旧换新。在全环节、全要素的数字化电子发票推行后,纳税人可线上领票、开票,票开好后就能实时电子送达受票人。

第三个变化是报表“手工填”少了,“自动填”多了,企业抱着厚厚的资料去税务机关现场申报办税基本成为历史。“过去,纳税人在办理日常申报的时候,需要从一堆堆的发票报表中去找数据来填纳税申报表,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出错。现在,我们的智能申报系统可以为很多纳税人预先填好数据,纳税人确认后一键提交,就可以一次完成多个税种的申报和缴税,申报的时间也提速到按分钟办理。”荣海楼说。

关键词: 财经频道 财经资讯

责任编辑:QL000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