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落地 现三大特征

时间: 2021-05-10 11:46:12 来源: 证券日报

数据显示,2021年沪市被做出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司数量将达到10家。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并扩围到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之后,市场对退市企业数量的显著增加有了充分预期。目前,具有三大特征的常态化退市机制已经逐步落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是稳扎稳打,且已见到实效。

首先,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稳”。

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已经被列入顶层设计,出现在各种重要文件中。沪深交易所也于去年年末发布了退市新规。那么,该如何理解常态化退市机制呢?笔者认为,常态化退市机制应该包含这些要素:契合注册制理念,坚持市场化、优胜劣汰导向,完善财务类退市标准,严格退市执行、压缩规避空间,退出渠道多元化,做好投资者保护制度安排,促进上市公司从各个方面提高质量。

现在,退市新规已经执行了一段时间,沪深交易所分别对此进行了评价,对资金的下一步投资取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月30日,上交所在2020年沪市主板经营业绩概览中指出,沪市5家公司触及财务类指标将被终止上市,39家公司将被*ST,36家公司将被ST。上交所称,“总体来看,退市新规运行顺畅,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落地。”

5月7日,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在《深市上市公司2020年报实证分析报告》中指出,2020年共有13家深市公司退市,为深市历史最高纪录。其中,8家由于连续亏损被退市,5家公司被面值退市。该报告强调,资本市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其次,退市方式多元化。

说到常态化退市,大家不自觉地就会和美国股市做对比。一组数据显示,2001年-2018年,A股年均退市率为0.36%,而美股是4%。但细究之下,在美股的退市公司里,只有5%是被强制退市的,其余95%都是通过私有化、重组等其他方式退出的。

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安排则具有鲜明的A股特色,除了有主动退市制度安排外,重组并购法规的不断完善也为那些处于退市边缘的公司提供了蜕变路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比如各种标识、退市整理期的设置等,即便退市之后,也有进行股权转让的场所。

第三,常态化退市机制下退市标准会不断优化。

常态化退市机制可以看作是一种惩戒机制,而且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完善注定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个过程中,退市标准的不断优化是基础,执行则是重中之重,只要踩中“红线”,那就坚决执行退市,不必考虑退市数量多寡的问题。如此长久地坚持下去,上市企业才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经营创新上,放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形成争当“良币”的局面。

科创板和创业板先后试点注册制,开放了企业上市的“入口”。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则给跟不上A股市场发展节奏的企业提供了“出口”。这“一入一出”两项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给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也为A股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下,投资者就会主动增强风险意识,主动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看齐。

关键词: 常态化退市机制 三大特征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