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正文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守护心灵之窗 构建全生命周期近视防控体系

时间: 2025-07-14 11:58:25 来源: 今日热点网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科普展厅。

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

早上8时,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的走廊里坐着不少等待检查的孩子。一位母亲眉头紧锁,目光中满是焦虑:“医生说她的远视储备只剩下50度了,再不进行干预肯定要近视了。”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这家医院重复上演。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突破50%,近视防控正成为一场关系孩子未来的“光明保卫战”。在第28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笔者与江门爱尔新希望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科主治医师莫洁虹对话,解码近视防控的“江门方案”。

防控体系

从“被动矫正”到“主动防御”的范式革新

在医院2楼的视光科诊室,莫洁虹翻开一本病历本:“这个孩子6岁时远视储备只有75度,而正常同龄儿童应为150度。”她指着病历上的检查数据,“如果不干预,他10岁前近视的概率超过80%。”这种通过建立眼健康档案实现早期预警的模式,正是爱尔眼科“5P近视防控模式”的核心环节。

“我们建议从3—4岁起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莫洁虹展示的典型档案里,详细记录着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8项指标。她解释,正常新生儿有3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到8岁时应保持100度左右。若3岁时远视储备不足150度,就意味着“近视倒计时”已经启动。

基于档案管理,医院构建了分级防控体系:正常儿童每半年复查并落实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远视储备不足者每日增加1小时户外活动并佩戴云夹/平光眼镜;近视前期(零至-0.25D)启动多点离焦镜干预;确诊近视(≥-0.50D)则根据风险等级选择OK镜、低浓度阿托品或联合治疗。临床数据显示,这种“技术+行为”的双重干预,能将原本平均每年增长75—100度的近视度数,平均降至25—50度左右。

在医院的数字化检查中心,光学生物测量仪可以精确测量着患者的眼轴长度,精准度达0.01mm。“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增加约250—300度。”莫洁虹介绍,通过实时监测眼轴变化,医生可以动态调整防控方案。单纯依赖户外活动的防控效果约为20%至30%,而OK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的防控率为60%至88%。

针对家长认知误区,该院经常开设“家长课堂”,系统讲解远视储备、近视防控、科学配镜等知识。“很多家长认为‘戴眼镜会让度数加深’,这其实是误区。”莫洁虹医生强调,未矫正的近视会导致用眼疲劳,反而加速度数增长。一位8岁男孩的案例印证了这一点:通过佩戴OK镜三年,他的眼轴仅增长0.3mm,近视度数稳定在150度。

莫洁虹医生指出,近视防控需要“社会共治”,开展“校园视力筛查—预警干预—跟踪随访”一体化服务。“我们发现,某小学连续三年开展‘20—20—20’护眼操后,近视率下降了12个百分点。”他展示的对比数据令人振奋。

近视防控的关键在‘早’。”莫洁虹强调,8岁前发生近视的孩子,发展为高度近视的风险是普通儿童的5倍。她分享了一个案例:3岁男孩因遗传因素(父母均为高度近视)从3岁起接受干预,通过佩戴离焦眼镜和每日3小时户外活动,6岁时远视储备仍保持100度,成功避免了近视发生。“父母一方高度近视,孩子遗传风险增加30%;双方高度近视,风险超过60%。”莫主任提醒,这类家庭需从孩子3岁起就加强监测。

采访中,莫洁虹医生特别指出家长常见误区。一是认为学校体检视力正常就无须检查,但5.0视力可能掩盖远视储备不足,需通过散瞳验光确认;二是认为近视后应晚戴眼镜,但研究表明,未矫正的近视每年加深速度比矫正者快50%;三是认为防控只靠眼药水或眼镜。“2小时户外活动是基础,任何技术都不能替代。”莫洁虹说。


关键词: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