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正文

校园中的语言暴力 直击孩子心灵深处

时间: 2021-08-25 16:23:45 来源: 中国教师报

保持尊重的社交距离。午饭时刻,小琦看似亲昵的“摸头”之举,其实已经触犯了人际交往的一个大忌——人与人之间本就应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博士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间大厅里,有一排椅子,假定两个陌生人先后进入大厅,如果第一个人坐在南侧,另一人紧挨第一个人坐下的话,第一个人会本能地移开,与第二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是源于每个人为自己界定的安全距离。同学之间的安全距离本不远,但摸头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接受。

特别是初二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更加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佳佳正为其他事情心烦,而小琦又恰好侵犯了她的安全距离,两个青春期的孩子产生矛盾就顺理成章了。

与人为善的言谈举止。事情的发酵离不开周围同学的“助力”。作家三毛曾说:“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众人帮忙劝和,说些好听的话,两个孩子可能会快速化干戈为玉帛,但“丽丽们”一边倒的态度使事件走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校园中的语言暴力越来越被引起重视,话一出口,虽不见伤,却能诛心,甚至足以将伤害直击孩子的心灵深处。

及时暖心的公关策略。这件事最后发酵为小琦生出转学之心,班主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证明班主任没有充分得到孩子的信任,没有获得学生情况的一手信息。其实在班级管理中,等家长找班主任是最被动的管理,往往事情已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若这件事回到最初,班主任只需要借助温和暖心的语言为两个孩子解围,再通过班会引导围观者的言行,最后全班开展促进友谊的团建活动,探究沟通交往的本质,做到行为得体,就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第37中学小学部)

关键词: 校园中的 语言暴力 直击孩子 心灵深处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