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正文

恒瑞医药,人事密集调整,深陷转型阵痛

时间: 2023-02-25 17:13:29 来源: 红星资本局

(原标题:恒瑞医药,人事密集调整,深陷转型阵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A股市场上,恒瑞医药(600276.SH)有着“药王”之称。

“药王”的成长史,从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上就能体现一二。

财报显示,2000年上市时,恒瑞医药营收为4.85亿元,净利润为6553.75万元。到2020年,恒瑞医药营收已攀升到277.3亿元,净利润为63.28亿元。20年时间,营收上涨57倍,净利润则上涨96.5倍。

业绩驱动下,恒瑞医药股价也持续上涨。

不过,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自2021年1月之后,恒瑞医药股价开始走低。截至2月24日收盘,恒瑞医药股价报收43.19元/股,较2021年高点96.78元已经腰斩,市值更是大幅缩水超3000亿元。

“药王”走下神坛,背后是恒瑞医药正面临医药集采降低利润、创新药“接力”需要时间、海外出口难迎拐点、市场竞争激烈等种种挑战,而这无不考验着恒瑞医药当下的高管团队。

(一)

业绩失速

目前,恒瑞医药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造影剂、特殊输液、糖尿病药、自身免疫药、心血管药、眼科用药等领域。

在上个世纪,处于发展早期的恒瑞医药是一家仿制药公司,但仿制药技术门槛低、护城河也薄弱。

2000年,恒瑞医药上市,开始谋求创新药转型。但直到今天,仿制药仍是企业最大的收入来源。

而近年来,国家持续开展医药集采,整个医药行业也迎来巨变。

所谓医药集采,就是多个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组织,以招投标的形式购进所需药品的采购方式。

对恒瑞医药而言,其仿制药业务进入集采,营收和净利润会下降。若不进集采,又会使企业产品丧失市场份额。

比如在2021年的第五轮集采中,恒瑞医药共有8款产品参与集采竞标,其中6款产品中标,中标的6款产品价格均大幅降价,如奥沙利铂注射液,原药厂赛诺菲此前2100元/支的挂网价,但是恒瑞医药报价仅为91.8元/支,降幅接近90%。

财报显示,2021年,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59.1亿元,同比下降6.59%;实现归属净利润45.3亿元,同比下降28.41%。这是企业自2003年以来,营收、净利增速首次为负。

进入2022年,恒瑞医药业绩持续失速。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159.5亿元,同比下降21.06%;实现归属净利润31.73亿元,同比下降24.57%,仍处于营收、净利双降。

来源:企业财报、红星资本局

恒瑞医药业绩的持续下滑,背后也反映了企业整体陷入转型阵痛。

一方面,是仿制药业务进入集采,导致企业营收净利润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是创新药业务还无法支撑企业业绩。据公司2021年半年报,当时公司的创新药业务占比为39.15%。

两方面叠加之下,让企业业务整体显得有些“青黄不接”,面对企业的当下处境,资本市场也对恒瑞医药有些丧失信心,股价上也难以维持前期涨势。

(二)

密集人事调整

凸显“转型”之急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恒瑞医药业绩承压的这一年多时间,企业也迎来了高管的频繁变动。

2021年7月,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云曙,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

周云曙辞职后,时年63岁的孙飘扬回归,担任恒瑞医药董事长。

2021年8月,孙飘扬推出优化人员、创新、国际化等策略。其中,人员优化动作明显。

据恒瑞医药年报,2021年初,公司员工数量、机构设置与业务发展规模不匹配,造成运营和人员成本高。

孙飘扬回到恒瑞医药后,企业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撤销区域层级架构,大幅减少低绩效办事处,整合销售运营、营销财务、支持部门职能,精简销售人员。

财报显示,2021年,恒瑞医药销售人员由年初的17138人减少至13208人;2022年上半年,又减少2300余人。一年半时间,恒瑞医药销售人员累计减少6230人。

除了公司组织调整,企业高管团队的多次变动也引发市场较多讨论。

2022年,恒瑞医药有4名副总经理辞职——主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张月红、兼任首席医学官的副总经理邹建军、副总经理陶维康,以及副总经理、首席医学执行官(肿瘤)张晓静。

2023年2月2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已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董事会选举孙飘扬为公司董事长,并聘任了高管团队。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后,董事为孙飘扬、戴洪斌、张连山、江宁军、孙杰平、郭丛照。

其中,江宁军是公司董事会的新成员。作为恒瑞医药的首席战略官,江宁军是研发团队的新鲜血液,此次被正式聘任为公司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创新药国际化、临床研究和商务拓展工作。

对于恒瑞医药高管团队多次变阵,2023年2月2日孙飘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想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或许是他们认为外面更有前途,或是他们与恒瑞的发展目标无法适应”。

(三)

创新or国际化,哪个更难?

而创新和国际化这两条路,对恒瑞医药来说并不好走。

创新药当面,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并不容易,除了要有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期间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为了搞好创新药物,近年来恒瑞医药对研发投入并不“吝啬”。

财报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26.70亿元、38.96亿元、49.89亿元、59.43亿元、34.98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从15.33%提升至21.93%。

来源:企业财报、红星资本局

截至2022年10月,恒瑞医药创新药板块中已上市产品11个、近上市阶段有NDA阶段产品6个、以及三期阶段产品12个,将在未来2-3年内上市。

整体来说,新药研发会让恒瑞医药持续承担较大风险,重投入下实验失败也并不稀奇。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进,仿制药的收入不断萎缩,这也倒逼仿制药公司不得不去做创新药,从而使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目前国内其他医药企业,都在重点发力创新药,同时不少企业也都登陆资本市场,获得了资金支持。

比如,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5.97亿元、65.88亿元、89.43亿元、95.38亿元和80.17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在116%-351%之间。不管是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还是研发费用率都远高于恒瑞医药。

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也在重点布局抗肿瘤药物领域,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业务占总营收比已经过半。

而在国际化方面,目前恒瑞医药出口也并不占优势。

财报显示,2019年,恒瑞医药国外市场收入6.32亿元,占比2.71%。2021年,收入为6.17亿元,占比为2.38%,国际化并没有太大起色。

在2022年半年报中,恒瑞医药提到的“国际化进程”包括“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创新药国际临床试验、推进仿制药海外注册申请”。整体来看,恒瑞医药国际化战略亮点不多。

小结:

集采政策出来后,整个行业发展逻辑也随之出现变化。从长期来看,“创新研发、国际化以及内部团队”或许会是恒瑞医药未来的主要课题。

“药王”能否力挽狂澜?仍有待时间验证。

红星新闻记者 刘谧

编辑 杨程

关键词: 恒瑞医药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