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OTT营销系列一|OTT跨屏投放有多重要?_焦点简讯

时间: 2023-07-04 16:07:27 来源: 晴天

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广告主信心指数整体起伏不大,对公司经营情况的信心仍是下降趋势。在营销预算收紧的情况下,广告主愈发重视将钱花在“刀刃”上。


(资料图片)

事实上,受疫情以及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近几年广告市场整体呈低迷态势。根据CTR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花费同比减少7.4%,2020年同比减少11.6%,2021年全年整体增长11.2%,但与2019年相比仍存在差距,2022年全年广告市场同比又减少11.8%。

广告主最初减少投放预算之际,以销量为直接目的的效果广告备受瞩目。而近几年,品牌广告的价值又反复被提及和讨论。

东吴证券研究表明,如今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发现,在利用效果广告与对手竞争中,只要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就只能通过竞价来获得流量,这样一来使得效果广告价格不断提高,最终广告主面临成本压力也随之攀升,单纯追求效果的反馈,导致效果广告投放的ROI持续下滑,因而使得品牌广告的性价比突显。另据CTR发布的《2022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广告主将愈发着眼品牌的长期建设,费用分配趋向于品效相当。

在此背景下,电视大屏作为品牌投放重要媒介,在广告市场中必然面临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当然,效果始终是企业和广告主的永恒追求,从某种程度看,品牌广告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营销效果。而为了赢得更多投放预算和占据更多广告市场,品牌营销的最终导向甚至一度转为“品效合一”。

近几年,电视大屏也一直在强调品效营销,甚至一些想要在电视大屏上直接完成转化,提供从品牌到效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但由于电视大屏仍以呈现为主,在交互上仍存在短板,用户也并未形成在电视上购物的习惯,电视大屏的转化能力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前流媒体网采访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谭北平时,他曾表示,不同媒介的属性和使用场景不同,既要也要难度较大,“品效合一”的设想往往过于理想化。

对于电视大屏的品效销或许可以换一种思路来看,电视大屏主打呈现、曝光,而通过联动移动端媒介完成转化似乎更为合理。

群邑《山海今》数据显示,69%的消费者存在即时伴随行为,即在观看同时,对感兴趣的内容/商品进行搜索、互动、分享等行为。在大小屏均触达情况下,用户在观看时有38.5%的加购行为,观看后有37.3%的加购行为。

勾正科技数据显示,每个智能大屏背后,对应2.7个成员,3.1台手机,在收看大屏时平均有1.2-2个成员在屏前收看;40%手机用户在看电视时习惯同时使用手机;消费者在观看大屏内容后,有意在其他设备上了解、加购的达50%,在重点节日事件发生时该比例超过70%。

风行研究也表明,电视大屏单一的曝光效果并不足以支撑用户去购买产品,在广告触达过后,用户往往会去电商平台、社媒等媒介中搜索相关产品。大小屏跨屏是全方位立体的,并非产品曝光后,用户就会直接下单。

也就是说,大小屏“协同投放”,通过多媒介组合联投、多渠道触达强化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有望让用户对品牌产生更大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关键词: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