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苹果头戴设备Apple Vision Pro正式亮相,苹果称这标志着人类进入“空间计算”时代,当日“Apple Vision Pro苹果首款头显”冲上热搜榜。
事实上,VR/AR行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起起落落。早在1968年,VR/AR就被提出并逐渐走进人们视野,2015年前后VR/AR迎来发展热潮,但由于网络、硬件、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遇到瓶颈,行业进入寒冬,直到2021年伴随元宇宙概念的爆发,VR/AR产业才迎来新的转机和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好景不长,如今颇具热度的元宇宙市场也开始面临考验,相关概念冷却,并且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VR/AR设备在市场上再次遇冷。根据研究公司CCS Insight的数据,2022年到目前为止,全球VR和AR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下降了12%以上,仅960万台。该机构预计,宏观经济疲软将在2023年继续影响XR(扩展现实,包含AR、VR、MR等形式)市场,2023年将是增长缓慢的一年。
其实VR/AR赛道上不乏科技巨头,如国外索尼、三星、Meta以及国内爱奇艺、字节跳动等已竞相入局,但仍没能产生相对成熟、真正引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苹果一度被认为是全行业的希望。
苹果对XR相关产品的布局算起来已经长达10年之久,早在2010年就收购了瑞典面部识别技术公司Polar Rose,随后又先后收购了3D感应与动作捕捉技术公司PrimeSense、面部动作捕捉技术公司Faceshift、增强现实初创公司Metaio、面部表情AI分析公司Emotient、混合现实技术提供商Vrvana、虚拟现实公司Next VR。截至最新消息,苹果及其关联公司目前在全球170个国家/地区中,共有5900余件与XR(扩展现实)相关的专利申请。
另外,苹果此前通过多点触控改变人与手机的交互模式,而元宇宙需要像手机一样的智能终端,苹果在面向元宇宙变革虚拟数字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的交互模式中所发挥的作用备受期待。
而再来谈到此次发布的Apple Vision Pro,关于这款设备的讨论已好几年,甚至每隔几个月,就有关于苹果在上游供应链寻求解决方案,开展产品验证的消息曝出,暗示产品箭在弦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增加了这款设备的神秘感,令人们更加期待。
更重要的是,从Apple Vision Pro发布介绍来看,这款产品也确实有亮眼之处,如整合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两种功能、无需手柄而是通过语音/眼球追踪及手势操作、丰富的软件生态等等,甚至还有一些行业领先级的参数,如单眼像素超过4K电视。
如今关于苹果头显设备的讨论越来越多,但也并非所有人都看好这款产品,从售价方面来看,苹果Apple Vision Pro售价高达3499美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很多观点认为,高昂的价格阻挡不少用户想要率先“尝鲜”的步伐,产品发布同日#3499美元的头显值得买吗#的话题也冲上热搜,在热门投票中,不值得买的投票最多,达到40%多。
另外在外形设计上,苹果Apple Vision Pro既不是轻便的眼镜形态,也没有公开回应是否达到此前苹果CEO蒂姆·库克设想的150g重量限制,有网友表示,这么大一个东西戴在头上感觉不方便,还有人表示,等它进化成一幅眼镜的时候才会买等等。
此外还有电池的续航能力。Apple Vision Pro的续航问题也成为讨论的重点,其在没有内置电池,连接充电线的情况下,可以全天使用,如果不连接充电线,续航却只能维持2小时左右。
更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的反馈也没有那么积极。在Apple Vision Pro发布当日,苹果股价一度刷新历史新高达到184.951美元/股,但随着产品公布,其股价由涨转跌,截至发布当日收盘转跌0.76%。
事实上,对于苹果,一直有“不成熟就不入局一个行业,一入局就重新定义一个行业”的名声,但是相比之前iphone的诞生对手机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如今VR/AR的产品市场空间和消费者基础并没有那么大,头显设备更多的是从无到有,门槛要高很多。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观点认为,苹果的头显可能难以复刻当年“iPhone”的成功。
VR/AR何时能进入消费市场的主流赛道,苹果头显又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还需时间给出答案。而站在更大的视野来看,如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触点和新媒体平台,PC、手机、电视、投影、智能音箱、VR/AR设备等等都在抢占用户的时间,VR/AR只是众多智能设备的一种。这也意味着用户有限时间被分割,各方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进一步看,VR/AR设备主打沉浸感,这其实与电视大屏、投影等设备所主打的特性一致,当然各自拥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各有利弊。如果单纯从三者竞争来看,电视大屏作为已经拥有巨大用户基础、发展时间最长的媒体,更像一个“守方”的角色,相反,VR/AR设备作为新兴媒介更似“攻方”角色。
为应对激烈的竞争,电视大屏也在做着创新,无论是旋转屏的出现,还是为电视增加手势操控、语音操控等功能,亦或是电视桌面的自定义,再或者从“看”到“玩”场景的创新,都能体现各方做出的变革和努力。
进一步看,各个媒介之间并非取代的关系,主流媒体也在迎合用户的需求以及技术的迭代做出改变,巩固自身地位,当然未来各方到底在竞争中处在什么位置仍是一大疑问,就如同当年手机的不断壮大,抢占电视和PC用户。
站在电视大屏的角度,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遭遇更多媒介竞争,但新技术、新形态的出现也为其带来更多机遇。在6月15~16日举办的「北京论道」上也将以“电视的未来和未来的电视”为主题展开讨论,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电视大屏要如何作为,又有哪些升级方向,会议都将充分讨论,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房家辉
分享到: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