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行业人物专访系列专题——“视听·这十年 ”
在2012年蒋运雄进入IPTV行业,负责组建广西广电新媒体有限公司并筹备建设IPTV集成播控平台时,他就意识到,IPTV将成为一个新的主流传播渠道和新的娱乐提供方式。甚至,在他当时写的《给员工的一封信》中,就肯定了IPTV的前景。
(相关资料图)
蒋运雄说,“当时,相对而言,从政策到模式再到人才,甚至到怀着强烈视频梦的运营商,IPTV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你会觉得这才代表着电视和视听的未来。”那时,全国IPTV用户仅2000多万,如今,IPTV用户规模已超3.7亿,成为中国电视领域的主流传播渠道,也早已印证了他的预测。
但除此之外,站在今天再来看,蒋运雄表示,IPTV这十年的发展其实是缺少更多变化的,而且产业痛点不少。
至于未来,更多的则是挑战与危机。
IPTV一直被潮水推着向前
“虽然行业里一直有很多令人钦佩的探索者,但除了用户规模,IPTV行业这些年其实最缺的是变化。”蒋运雄表示。
在他看来,这十多年来,基础行业技术没有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的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也没有变化,政策更是一以贯之。“称得上变化的就是外部环境,比如视听制作、4K/8K、5G、千兆带宽等,而IPTV则是被潮水推着向前。”
如果加以对比,IPTV不同于一路波折、跌宕起伏的OTT,由于更加可管可控,尤其是IPTV后来在政策方面获得了跟有线电视基本同等的发展条件,再加上运营商宽带的不断普及和升级,因此,在这个框架内的行业参与者,基本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尤其是当行业整体处于用户增长红利的快速发展阶段的时候,绝大部分省份的规模发展可能都不会有多大的差别。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不管你多努力,可能也只是比别人好一点点,而哪怕你随大流甚至躺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用户规模:虽然各省具体情况不同,但从2013年全国普遍上线IPTV到现在,各省的用户增长率和宽带渗透率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所以,有些人觉得行业这十年波澜壮阔,但其实并没有。”蒋运雄说道。“人倒是变了好几茬。”
不过,虽然缺少大的变化,但在蒋运雄看来,这十年间,IPTV行业还是可以看到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也是观察产业发展的窗口。
比如2012-2015年,是行业普遍启动的阶段。这段时间,各地广电新媒体与电信运营商普遍对接放号。这期间的标志性事件,是辽宁IPTV播控平台通过总局验收,并获得了IPTV省级播控平台牌照,此牌照也是全国第一张省分平台的IPTV牌照。
2015-2019年,是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用户增长红利凸显,产业进入高速增长跑道。此阶段的标志事件则是新媒股份的上市,这也是全国首家实现独立IPO上市的播控平台运营公司。而不论是广东IPTV的内部整合,还是其发展路径,也都是值得参考的。
2020年至今,IPTV则进入到了用户规模逐渐见顶,各地寻求全新增长空间的新阶段。这几年,更多的IPTV播控平台开始寻求上市,越来越多的业务运营方在探索增量和第二曲线的发展。而此阶段的标志事件,是海看股份、无线传媒、多彩新媒等围绕科技化、生态化、垂直化和赛道化业务的布局,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众乐乐”精神及其成功实现IPO过会和快速进行股份制改造。
蒋运雄表示,不管是即将上市的这几家还是此前的广东IPTV,他们都把行业中很多重要的因素集于一身,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有了培育未来业务的土壤。在他看来,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更有利于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行业性的变化也才更容易产生。
有线已经在“合”,IPTV依然在“分”
IPTV是区域化的业务,这为IPTV本地化业务的展开带来了一定便利,但也带来了最大的痛点:割据与无序。对此,蒋运雄表示,割据就容易各做各的,各做各的就会造成无序,无序就难成规模,没规模就难出效益,行业就没有规模竞争力。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如果某个内容方要在IPTV发行一部影片,可能依然要跟30多家平台去谈。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让内容触达全网IPTV用户,显然是不现实的。蒋运雄表示,也是此原因,产业一直没有看到视听集约化的突破,反倒是咪咕等玩家有了不小的成效。“这是很可惜的。”他说道。
“产业好几年前就在说,IPTV越来越像有线电视。不过,有线电视近两年已经在吸取教训,开始拼命地‘合’,但IPTV则依然在‘分’。”
从2012年进入IPTV行业一直到现在,蒋运雄觉得,让业务链条中的“大家”相互建立信任,达成战略共识,这是最难的。他表示,这十年间,产业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产业的合作链趋于相对稳定,但这主要还是集中在总分平台和运营商之间——虽然三者之间可能仍存在博弈,但是大家“都累了”,因此也在逐渐走向一个稳定状态。相较之下,播控方之间的合作对行业带来的作用,可能不足两成。
当然,一直以来,产业中不乏诸多有志之士探讨着如何合纵连横,各尽所能。但事实却是,从电视台到有线电视再到IPTV,产业中不知道产生过多少个协会、组织、联盟,甚至蒋运雄自己也参与过不少,可真正能在产业发展中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却少之又少。
对此,蒋运雄的看法是,问题出在“长链条”和“多主体”。他解释道,IPTV业务从内容到用户使用,至少经过四家合作方;而业务合作主体每个省至少4家。这些不同的主体还有各自不同的主管单位,行业内部结构和决策机制错综复杂,层层叠叠,主体间的认知不同,诉求不同,处境不同,共识就很难形成。
他进一步指出,正是因此,行业在短时间内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局部联合、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形成一定的合力,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想靠整个行业自发达成一个广泛共识,实现真正的规模产出或打造出一个新的增长性业务,可能性基本没有。而这,也是造成IPTV行业目前只有数量但没有“重量”的根本原因。
面对这样的情况,蒋运雄表示,案例的作用是很大的,目前也只能期待更多局部案例的出现,看是否能为产业带来更多借鉴和参考。
基于大屏做大屏是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