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观热点:从广电总局提及的重点,看剧集创作需注意的几件事

时间: 2022-09-09 21:49:56 来源: 王禹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电视剧、网络剧创作者有一种困惑,就是其制作的影视剧,为什么经历多审仍然过不了关,有的影视剧甚至直接被“枪毙”,还有的剧集刚刚开播就面临下架命运,业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剧集和综艺节目的审核越来越严。

其实,关于影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很早就有一定之规,并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亦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说起来,其审核要求并不神秘,总局领导和业务司局相关领导也多次重申其要求,反而业界很多制作方总是有打擦边球的嫌疑,“流量”思维严重,导致剧集创作严重失偏。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该文并不是官方解读,而是仅凭小编在平日报道相关信息所认知的一些共识,也就是说,将相关总局多次重点提及的地方复述一遍,并予以注解。


【资料图】

艺术创作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点——创作素材一定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但不能虚化生活,甚至过度高大上描写或任意丑化现实。

两个字总结,“真实”。这个话题几乎是逢会必讲,是个老话题,亦是犯错最多的一个问题。所有的艺术创作失去了生活的“活水”,那就是无根之水,唯有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艺术素材,经过艺术手段的加工和再创造,才会有高于生活的精彩和感动。

剧集创作保持真实性最为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保持相关历史时期或事件的基本属实,而非超越于历史维度和事件本身的过度演绎;第二,则是符合相关历史时期的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剧组要专题学习和研究剧集相关历史上有关知识,尽可能维持相关朝代的本来面目。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有些作品包括一些古装剧、历史题材剧,无论是反映某个朝代或历史上相关事件,或是诠释相关朝代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服化道,完全是捏造事实的凭空想象,与大众认知大相径庭。

与此同时,宋朝穿唐朝的衣服,唐朝看清朝的书以及在有关抗战剧中“手撕鬼子”“抗日英雄坐欧式沙发”等现象层出不穷,令人贻笑大方。

对此,在去年11月30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座谈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特意提到87版电视剧《红楼梦》,并表示该剧之所以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正是因为其中的深远意境、诗意表达和审美风范。

与此同时,朱咏雷强调,要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此基础上创作者要在历史空间中,充分展开合乎历史逻辑、历史精神和历史氛围的艺术想象,在历史故事中寻找到真实和虚构的艺术平衡点,既要写史,也要写诗,既要写实,更要写出意境和意蕴。

谈及此,不得不提近期在某平台播出即下架的《我叫刘金凤》,从服化道涉嫌“以倭代华”,到女主角吃起寿司,第一时间就受到众多网友质疑,从而也引发不少网友自发组成考古小组,对从前播出过的多部古装剧进行“审查”。

观众的“角色警醒”,亦是近年来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对于古装剧的审美风向,从来就没有变过,那就是还原可以,但要有据可查,写意亦可,但要坚守传统文化和朝代的鲜明特征。时髦和潮流不代表传统文化精髓,要从所处朝代视角看剧集的服化道和叙事布局,而非将当代视角硬搬至以前的朝代。

说起来,我们并不缺少经典正史剧集的映照,如《大明王朝1566》《天下粮仓》《琅琊榜》《于成龙》《贞观长歌》《汉武大帝》《大清盐商》等历史题材电视剧,就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观照社会现实、滋养人民心灵,成为创作经典。

而在海外反复播放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三国》,以及这几年创作的《琅琊榜》《大明风华》等,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了中华美学的意蕴,也打造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风采。

由此,在2022年7月4日总局举行的电视剧创作座谈会上,朱咏雷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

影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创作,需要处理好人物脸谱化和剧集人物性格特征与演员的匹配度。

流量的盛行,让IP热、比颜值、刷流量等一度成为影视剧创作的超级话题,影视创作似乎离它应有的模样越来越远。而让业界更为看不懂的是,所谓流量加持越来越走进怪圈,成为剧集创作的桎梏之一。

与此同时,为了迎合流量的热度,影视剧剧情套路重重,使用流量明星过度,最终导致大量脱离实际的脸谱化人物塑造,人物与演员各种“违和”的场景层出不穷,演员整容风盛起,阴柔之气大行其道,成为观众所诟病的主要问题之一。

比如,本是军旅剧,却打起了恋爱牌;青春偶像剧永远在“出轨、怀孕、死得早”的基本套路中徘徊,宫廷剧中的“宫斗”成为标配,让其剧集味同嚼蜡甚至面目可憎。

如此种种,总局近年来实施了强力纠偏,朱咏雷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健康审美情趣,坚决抵制病态整容、“娘炮”审美、过度化妆、过度使用滤镜。要认真把好演员选用关,加强表演指导,以演技和形象气质与角色、剧情适配为标准,反对以“流量”为标准选用演员。

当然,有很多剧集的形象塑造得到众多观众和专家的认可,比如电视剧《功勋》中的单元剧《能文能武李延年》,就让李延年的英雄故事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里,尤其是在人物塑造、故事构造、精神传达等层面的创新表达,表现出当前主流电视剧发展的新成就。

《能文能武李延年》打破了国产战争剧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种人物建构模式,既重现了英雄自身,也重现了战争,因而带给观众可深入体悟的历史与审美空间。

如此看来,流量明星参演革命历史题材以及军旅作品的剧集将会受到严控,对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剧集以及包括整容、过度化妆等人物形象,均会受到严格审查。

无论是电视平台或是网络平台,其未来的剧集创作风口仍然是现实主义题材为主流。

目前,网络视听作品创作数量要多于电视节目数量,其中网络剧成为主要创作力量。而以甜宠、悬浮等题材起家的网络剧,虽然一度成为吸引网友的主要作品,但如今看来,仍然存在着相对粗糙,精品不足等问题,亦是下步需要重点提高的地方。

比如,近期盛行起来的微短剧,有几部作品爆火之后,立刻就成为网络平台的又一个创作风口。一哄而上的结果,就随之而来的导致创作质量的低下,在追求“爽与甜”的背后,是流量思维的又一个翻版。

当前,影视剧创作无论是革命题材或是历史题材,及至当代题材,现实主义创作的导向一直没有变,而需要注意的是,创作中要积极呈现火热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创造与实践,而非对人民群众的各种不堪进行放大甚至丑化,其人物塑造要与同时代的人民生活相匹配。

对此,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麟在出席《这十年》主题系列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推进会时谈到,要深入生活、扎根实践,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将镜头和话筒对准群众,把国家站位与百姓视角更好结合起来,注重讲好普通中国人追梦、筑梦、圆梦的故事,让普通劳动者成为故事主角。同时,徐麟强调,要紧紧围绕“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一重要要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切实把好方向、把好关口,严格审核要求,努力打造精品。

在此基础上,总局还积极推进“党的组织要覆盖重点网络影视剧剧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战略决策,发扬“支部建在连队上”的优良传统,众多剧组积极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党建在业务发展和内容创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

目前,可以预见的是,电视剧与网络剧创作将会在控量的基础上,重点要实现提质,特别是对于缺乏人文精神、真情实感和现实观照,缺乏令人神往的新鲜故事和骨血丰满典型人物的作品,也许离走上荧屏会越来越远,创作者莫有“踩线”的侥幸,唯有沉下心来,走向人民群众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方有荧屏绽放的瞬间。

流媒体网新推出“听 · 道”栏目。由虚拟人为你播报行业内的大事小事,热点焦点!欢迎大家关注。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关键词: 历史时期 人民群众 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