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已经如同凯文凯利所预测的那样,成为水、电一样的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但需要看到的是,AI虽然看起来无处不在,但更多还是通过产业端在发挥作用,真正走进家庭与人直接接触的并不多。
AI技术型公司,其初期商业模式一般都聚焦于B端市场。逻辑也很简单,技术公司擅长技术创新,而不擅长市场推广,因此开发一个AI平台、模块,服务数量有限的B端企业,让这些企业根据自己的垂直市场开发面向C端用户的AI产品,这是一条扬长避短的路径。
所以,B2B2C是AI技术型企业基本商业模式。另外,需要看到的是,AI技术型公司虽然在技术上能力突出,并且也在一些行业进行了强渗透,但在盈利方面仍力有不逮。原因在于,一方面,整个AI市场整体上仍处于普及教育期,相关企业仍不能“拔苗助长”,这就会制约盈利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AI技术公司的研发硬成本常年居高不下,不像互联网企业可以在用户规模做大后迅速摊薄成本。
(相关资料图)
于是,亏损成为AI技术型公司的常态。但无论从公司稳健发展的考虑,还是从给予投资者回报的考虑,增收盈利都变得愈加紧迫。
但显然,单纯依赖B端市场是不行的,开辟C端新赛道已基本成为一个共识。研发C端产品,对于AI技术型公司来说,技术难度不高,毕竟产业级的AI技术难度更高;C端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领域都是空白市场,一旦率先进入完全有机会做大做强。
《钉科技》注意到,科大讯飞陆续开发AI翻译笔、AI办公本等C端产品,商汤开发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都是同样的逻辑。
以商汤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为例,其不仅具有智能化的陪伴功能,还具有明确的工具属性。由于该产品获得中国象棋协会权威认证,融合了传统象棋文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陪伴孩子学习、对弈象棋,还能锻炼思维、保护视力,并进行行业象棋技术等级评测,让孩子玩有所得,学有所成。
在《钉科技》看来,AI翻译笔、AI下棋机器人这些产品的出现,实际上都是AI产业技术向个人、家庭迁移的体现,AI将真正实现无处不在,而不仅是感知度有限的“基础设施”。
短期来看,C端产品还很难成为AI技术型公司的核心业务拉力,但中长期来看,AI技术型公司会因此建立起多轮驱动的增长模式,向外界展示出新的增长想象空间。
从B端开始,向C端渗透,这几乎可以看出是AI技术型公司的一种“宿命”。对于用户来说,一场大规模的AI普及浪潮,正汹涌而至。
责任编辑:李嘉诚
分享到: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