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天天时讯:集体离职后众生相揭秘 再回首腾讯体育缘何从辉煌走向落寞

时间: 2022-07-22 22:35:29 来源: 展英

导语:【文眼】本文作者为对腾讯体育有着深刻了解和认知的业内人士。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作者选择以笔名的身份撰文,从第三方视角来解盘腾讯体育如何从PC端的“黄金时代”走向了移动端的“青铜时代”。


【资料图】

7月15日,是腾讯体育大部分员工正式离职的日子,互联网员工统称”last day”(最后一天)。这一天,很多体育圈的从业者都在手机中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很多腾讯体育被裁员工在朋友圈晒出工卡和腾讯北京总部大楼的照片,与同事、公司告别并互相点赞。

5月20日,腾讯体育六大业务组被裁撤的消息在各大网络平台发酵。当时,率先披露腾讯体育裁员消息的“体育大生意”声称,裁员比例为1/3,但从腾讯体育出来的人表示可能不止,“这六大业务组绝对已经超过了腾讯体育的半壁江山,现在(这六大业务组)留下的可能也就是20%左右吧。”

这六大被撤销的小组员工,大部分人都没有立刻签字领取n+3的赔偿,而是度过了2个月的缓冲器,又领了2个月工资,最终领取了n+1的赔偿金走人。如果干的年头足够长,这笔赔偿金大约是一辆中档汽车的钱,对于很多被裁员工而言已经很香了。

被裁的腾讯体育员工,通过昔日照片忆往昔峥嵘。此后,有人彻底放飞开启了旅游模式,有人暂时找不到工作开始运营抖音自媒体,还有人计划合伙开小公司,做大厂的外包业务……

无论是留下的,还是离开的人,大多都不确定体育是不是他们一定要坚持下去的行业了。

腾讯体育离职员工众生相

本次腾讯体育的离职人员中,当然还是有人非常顺利地找到了工作。

一位从事搏击项目的运营同学火速拿到了快手的搏击运营岗offer。这位搏击运营同学东京奥运会前才加入腾讯体育,供职1年多的时间,此前曾在很多知名拳手的团队中供职,有大量搏击行业的人脉资源和运营经验,所以这样的无缝衔接水到渠成。

还有资深的NBA运营人直接加盟了NBA中国公司,操盘东京奥运会项目的市场营销员工加盟了某乳制品巨头,继续做世界杯营销,体育经纪亦有人带着资源加盟小红书……

也有极个别的员工留下了。有人在冬奥会前就转岗去了腾讯内部所谓的”养老部门”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也有过往绩效不错的员工,积极寻求转岗留下了,但是到了新的小组,架构、职能依然尚未明确,也处于迷茫之中。

目前,腾讯体育剩下的员工,分布在版权组(毕竟要维护NBA、中超、欧冠的合同)、直播组(毕竟直播间还有比赛要转播)、值班组(毕竟APP的首页和弹窗还要运营)和经纪组(毕竟还有运动员合同仍在履行)……

但是,留下来的员工看到腾讯体育人去楼空,一栋大楼内的腾讯新闻、微视、云事业群各业务线大批量、无差别裁员,也弥漫着一股”丧”、”凄凉”的气氛。这其中很多人,肢体上和行动上还是在正常上班、汇报,内心已经接近躺平。毕竟,谁也说不好自己的业务是稳的,下一把刀会落到谁的头上。

前不久,腾讯体育与中国女排的合作宣告结束。由于东京奥运会战绩不佳,外加合同到期,体育总局装备中心收回了女排商业代言的谈判权。因此,腾讯体育经纪组目前还剩下少数运动员的合约在履行。一旦这些合同结束呢?未来的直播版权还续不续约呢?

当下,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只能给出悲观的展望。”能苟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吧。”这已经是大多数人的普遍共识,毕竟”迟早也是要离开的。”大量离开腾讯体育的员工,都在纠结一个问题:以后到底要不要继续从事体育行业?

大家的尴尬在于:如果继续在体育行业里找饭碗,现在很难在市面上找到对应的岗位,薪资势必也达不到腾讯的水准。例如体育记者基本都被淘汰,日前本公众号曾经发表过《劝体育记者转行》一文,引发圈内广泛共鸣。不光是体育记者,体育编辑、运营也是同理。

有人分析说,那位搏击运营的同学之所以能顺利找到工作,是因为搏击这个品类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上播放量很可观,所以平台才会设置搏击运营岗,认为这个岗位有价值。但搏击之外,包括网球,排球,甚至篮球、足球等运营编辑,就没这么幸运了,市面上没有那么多对应的岗位。

留在行业内找不到对应的岗位很尴尬,若是下定决心转行,过往的履历都集中在体育行业,又有哪里肯面试,接收呢?同样也是大写的尴尬。

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腾讯体育员工有,各个互联网大厂被裁的人均是如此。有保险业的朋友就透露,今年从各个大厂出来的人特别多。很多人进入了保险行业,或是决心转型,或是由于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寻求过渡。

这也是很多腾讯体育员工郁闷的原因。大家都是因为热爱体育,看好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有相关的专业能力,才一腔热忱地进入这个行业,但是谁也想不到,传媒、传播的方式,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在20年间发生了剧变,导致大家今天集体下岗。

以现在的”上帝视角”看,腾讯体育的员工是入错了行业,现在遇到了剧烈的行业周期性变化。可是10年前,20年前呢?大家并没有做错什么。绝大部分腾讯体育员工,也都是在前东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主动跳槽,或被猎头挖角,才有资格来到代表体育传媒业界最高水平的平台。很多人在腾讯体育也并未虚度光阴,创造了优秀的业绩,可依然难逃下岗命运。

现如今这个剧变的时代,啥都没做错,也不代表一个人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不仔细掰扯一下腾讯体育之“死”的真正原因和底层逻辑,不认清中国体育行业的现状,无助于对未来做出更好选择。

腾讯体育裁撤的底层逻辑 做做成本算术题

在腾讯体育裁员新闻传出伊始,“懒熊体育”发表过《正确理解腾讯体育裁员》一文,大体逻辑正确,但还是没有从数据和底层逻辑上进行解构。

腾讯体育之死的真正原因,是这款APP的日活远远达不到高层预期,且盈利遥遥无期,前路茫茫。

腾讯绝非慈善机构,本质上是一家商业互联网公司,所有业务都以盈利为目标。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体育的高投入低回报无法继续说服高层继续投入,不得已回归主业,降本增效。在毕业群里,很多人都在回忆往日荣光。的确在PC时代,腾讯体育为腾讯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大家都还在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上网。腾讯之所以在与新浪、搜狐、网易的竞争中胜出,是因为有QQ这样一个超级巨大的流量入口。

还记得当年的使用场景和习惯吗?用户打开电脑,登录QQ,不多时,QQ就会自动弹出腾讯网的小窗口,用户可以在这里看新闻,腾讯网海量的日活流量从此处而来。

2008年北京奥运,腾讯网奥运报道日均流量达10亿次,最高流量11.4亿;腾讯网成为独立用户数最高的奥运站点,是第二名门户的1.88倍,第三名的1.91倍。这都是QQ和腾讯网小窗带来的贡献。有如此数据量级,自然吸引各大广告商前来,排着队希望获得广告位,腾讯的广告位就能以高溢价卖出。

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逻辑发生了改变。

今时今日,大家远离电脑屏幕,人均使用智能手机,原来那个”战无不胜”的流量入口消失了。大家的手机都是凭喜好下载独立APP,如果不喜欢或者暂时无用,可以分分钟卸载掉。这样的场景下,不存在QQ弹出小窗带你进入腾讯网的方式(微信也起不到这样一个作用)。

任何一个APP,日活量都是命根子,就好比一家餐厅每天的客流一样。日活量高就证明用户多,意味广告商业变现机会多。日活越高,也意味着APP越有想象力。

腾讯网时代的腾讯体育落幕后,腾讯体育APP这款独立产品,从来没有在任何新闻报道中,主动提及或被动被媒体报道过日活量。

据多位腾讯体育离职的人员反复印证,腾讯体育APP于2017年NBA总决赛骑士vs勇士G7决胜达到日活巅峰,但也没有超过1000万,是大几百万的水平,现在则滑落到了小几百万的水平。

乍一听,很多人可能觉得几百万还挺多,但以中国总人口14亿作分母比,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在大型互联网公司高层眼中,千万级、亿级日活的APP,才是有价值和想象空间的。

体育如此喜闻乐见,为什么腾讯体育APP这个产品用户数没有达到预期呢?互联网行业和体育行业的多重不利汇聚在了这款APP身上。

一、版权费太贵、用户难付费

目前,腾讯旗下主要拥有NBA、中超、欧冠等主要传统体育赛事直播版权。其中NBA现有周期的版权成本达到5年15亿美元,将在2025年到期。

所有人都可以算一算,每年3亿美元的成本,大概是20亿人民币,要吸引多少家广告商下单,吸纳多少会员付费,才能挣回来呢?以腾讯体育现在488元的会员年费标价看,需要约400万用户全额购买会员,才勉强打平成本。

可现实是,付费会员量级并不乐观,用户基本只愿意看免费场,或者干脆去选择盗播网站。在国外,版权保护法规严谨,付费看球天经地义。拜我国广播电视特殊体制所赐,中国的老百姓从小就是在免费环境下观看体育比赛,几乎没有人有付费看体育比赛的习惯和意识。所以任何平台引进版权,推出付费会员,并针对性涨价的新闻都会遭到用户无情唾骂,腾讯体育亦不例外。

久而久之,用户只把腾讯体育APP当作一个免费看NBA的平台。

二、中国职业体育不发达

球迷不愿意为NBA付费买会员,除了消费习惯天然排斥之外,也与NBA吸引力下降有关。

当前,中国篮坛下一个有能力去打NBA的球员尚未出现,莫雷事件余波未了,NBA的流量和关注度与姚明时代相比天差地别。

与NBA同等地位的欧洲足球精彩比赛则普遍在中国时间的半夜,球迷早上醒来看看比赛集锦即可,这导致了NBA和欧洲足球都难以贡献足够多的直播流量。

而中国本土联赛,更是支棱不起来。因为中国体育的核心,就是4年一度的奥运会,职业体育并不发达。

本来,足、篮、排三大球,都可以发展成为深受老百姓喜爱、融入老百姓生活的职业体育。可偏偏中国三大球联赛,都不是真正的职业联赛,球员转会流动受制度阻碍,且比赛并不以提升精彩度,吸引票房为目标。对比之下,球迷更喜爱欣赏欧洲足球、NBA的高水平赛事,自然认为本国联赛缺乏吸引力。

这进而导致了腾讯体育APP无法在日常获得稳定、可观的流量,只有在大赛等特定时段才能形成高流量的APP则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三、互联网新格局,独立体育APP价值降低

腾讯体育第一次引进NBA版权的2015年,也正是今日头条崛起的元年,抖音于近几年一炮走红,凭借算法+短视频对人性的拿捏,抖音在互联网界攻城略地,吸走了海量的流量。抖音成长为重要势力后,就与微博、微信形成三巨头格局。这三个APP基本瓜分了用户非购物场景下使用时长。此刻,再看看用户的使用习惯会发现,用户观看体育比赛直播,可以通过免费的电视台和盗播达成。与体育明星互动、评论,讨论体育比赛可以分公域、私域使用微博、微信群,以及更接地气的垂直论坛虎扑、懂球帝。腾讯体育APP则被推向了尴尬的角落,它除了可供观看直播,还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呢?如果一定要说腾讯体育有什么失误,就是此前一直走高举高打的专业媒体路线,没有建设接地气的论坛氛围,所以形成了一大奇观:大量球迷免费看球后,随即退出腾讯体育APP,跑到微博、虎扑去留言讨论。

相比众多国民级应用,腾讯体育APP的日活已经少得可怜了。但据一些机构统计,腾讯体育在体育垂直APP中依然行业第一,懂球帝、直播吧、虎扑的日活,比腾讯体育更少。

区别在于,懂球帝、直播吧、虎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一是不碰昂贵的版权;二是员工薪资待遇不高、人力成本低;三是针对性运营,在弹窗环节追求速度,用热点话题刺激论坛社区评论量。所以里外里计算,这几家小本经营的公司反而有可能形成盈利样本。当然,这种盈利也是有天花板的,因为日活量级低,想象力有限。腾讯体育如果没有赛事版权直播,有可能会被用户彻底抛弃;如果买直播版权,又因为成本高昂很难实现盈利,有可能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不得已之下,它祭出了裁员这把利器。被裁员工也需要尽早意识到互联网+体育产业的畸形现状,尽早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转型。

责任编辑:侯亚丽

分享到: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关键词: 东京奥运会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