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绿色食品119个,有机食品52个;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00亿元,增长25%;现有发明授权量2762件,商标注册量近万件……这一个个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南京市溧水区扎实推进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结下的累累硕果。近年来,溧水坚定不移走质量强区之路,厚植质量发展优势,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提档升级:食品小作坊上演“变形记”
白马镇“浮山小籽花生”因颗粒饱满、壳薄味甜、口感绝佳,在周边小有名气。然而,却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低价购进外地花生,打着“浮山小籽花生”的招牌售卖,这可急坏了种植户张可义。
针对张可义的求助,溧水区市场监管局白马分局建议他尽快为小籽花生注册商标,对小作坊提档升级实现标准化生产,并从车间规划、设备布局、食品安全制度等方面积极协助指导。如今,“浮山小籽花生”已经摇身一变成“金陵名食坊”和2021年度江苏“名特优”食品小作坊,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在溧水,小作坊由“小散低”向“名特优”转型升级,实现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双提升的案例数不胜数。
对与小作坊“痛点”相似的小微企业,溧水区市场监管局也制定《溧水区关于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聘请第三方机构对选定小微企业进行点对点帮扶,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其由“低、散、弱”向“高、精、优”迈进。
品牌培育:撬动企业发展新动能
不久前,南京市公布了2021年度市长质量奖获奖名单,溧水区的艾欧史密斯(中国)环境电器有限公司和南京黄教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明榜上有名,分别获得市长质量奖组织奖和个人奖。
近年来,溧水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引导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江苏精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等,以品牌提升为支点,全力撬动企业发展新动能。此外,为发挥标杆企业“头雁效应”,溧水区将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作为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工作对象,打造优质企业“蓄水池”,形成培育和发展梯队,支持全区质量水平稳健提升。
2021年,溧水区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单项冠军”企业1家、“小升规”100家,认定独角兽培育企业1家,培育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22家。天生桥套闸除险加固工程被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评为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标准制定:抢占行业发展话语权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支撑。溧水区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帮助标准制修订企业申报上级资金补助,充分调动各单位开展标准化工作积极性,加快从标准的遵循者向引领者转变。去年,南京多特工具有限公司主导修订了国际标准,即获得质量强省专项奖补资金50万元。
同时,溧水区建立专利、品牌、标准等“一体化”服务体系,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广泛宣传、因企施策,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全面整合资源,探索建设为广大企业提供就近就便服务的“质量小站”,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12项技术服务事项,覆盖注册企业20000家。
目前,溧水区企业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个(已发布2个)、国家标准21个、行业标准2个、团体标准2个,在国际标准竞争舞台上崭露头角,也为全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陶燕燕)
关键词: 南京溧水 质量提升行动 质量强区之路 绿色食品 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