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正文

焦点资讯:国能日新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2-08-28 16:05:10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原标题:国能日新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国能日新(301162)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资料图)

公司系服务于新能源行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十余年深耕于新能源行业的数据应用与开发,致力于成为行业内领先的清洁能源管理专家。

公司主要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主体提供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包括功率预测系统及功率预测服务)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拓展的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公司业务全面覆盖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各环节,为清洁能源提供专家级数据服务和应用产品,实现客户对新能源电力“可看见、可预测、可调控”的管理要求。

公司以北京总部为核心,产品及服务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并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已经成功开拓了新业务,逐步向全球拓展。截至2021年末,公司服务新能源场站达到约2,400个,员工总数378人,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应用市场,为可再生能源数字化发展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服务于新能源信息化领域,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新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

1、信息化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渗透率将继续加深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末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29亿千瓦和3.06亿千瓦,年新增装机容量在2019年至2021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5.93%和35.01%。2020年下半年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给国内新能源产业注入更大的动力,在此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下,我国进一步提出了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50%以上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根据以上目标推算,预计2021年至2030年,我国平均每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不低于70GW,高于前一个10年平均每年51GW的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支持性和配套性行业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如为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和新能源电力利用效率而产生的对新能源发电环节信息化的需求。未来,随着数字化改革与能源领域的深度结合,电力交易、虚拟电厂等新能源领域的新业务和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新能源信息化的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渗透率将继续加深。

2、信息化应用将更多地以服务的形式体现

新能源信息化应用在早期阶段主要集中在电站端,主要为监控类软件和综合控制类软件等。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我国“可看见,可预测,可调控”新能源管理目标下,新能源信息化应用领域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电站管理、设备管理转向发电、输电和用电等环节的全流程管理。未来,随着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环节的增加以及应用对象的转变,类似新能源功率预测等各类信息化服务将成为主要需求,信息化应用将更多地以服务的形式体现。

3、信息化将促进能源大数据生态的建立

新能源信息化应用的逐渐加深打破了原先产业内的数据壁垒,使得有效利用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成为可能。围绕这些数据,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形成如新能源电力交易等新的市场和需求,也有利于加强产业上、中、下游的联动,建立新能源(001258)产业内的大数据生态,促进电力生产、传输和消费全流程效率的提高,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

1、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

在当下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时期,全国各省市新能源市场快速扩充,风电和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并网发电,对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新能源电力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如何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有序并网,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等资源浪费,已成为新能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新能源电站必须定时向电网调度部门报送短期及超短期功率预测数据。随着新能源电站的并网装机容量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对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各地区能源监管机构对新能源电站发电功率预测的考核也日趋严格。

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以多源天气背景场数据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对数据进行降尺度等处理,获得电站所在区域的高精度气象数据,再将气象数据与电站发电机组参数数据等各项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发电功率的计算,对单个或多个风电场、光伏电站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输出功率进行精准预测,从而增加新能源电力的并网容量,提高新能源电力的利用效率,在新能源电力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司的功率预测产品可有效帮助风电场、光伏电站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增收提效;可有效配合电网调度部门提前做好传统电力与新能源电力的调控计划,改善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发电能力,可有效避免新能源电站在电力交易市场中的日前和日内现货市场交易中由于预测偏差带来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

2、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

为了保证新能源场站发电与负荷之间的平衡,电力系统需要根据整体电力供需情况对新能源发电进行有效的管控,使其具备可调性、规律性和平滑性。公司的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新能源电站,根据电网的要求对电站进行实时管控,以调度发电计划为目标值,通过不断优化控制算法,提高精度和控制速率,满足电网需求,保障新能源电站和电网运行在安全可控范围内。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系统)、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系统)和快速频率响应系统。

公司的控制类系统(AGC/AVC)可适用于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分布式电站及升压站等场景,通过对场站的实时出力进行实时优化控制,缓解电网调峰压力。通过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算法,保障电网和电站安全;控制精准度高、响应速度快、安全防护能力更全面。提供智能化调整控制策略,根据不同场景提高场站经济效益。

公司的快速频率响应系统能够快速、精准的协调控制全站风机/逆变器的有功出力来实现风电场/光伏电站的调频功能,快速响应频率波动,在相应能力范围内,减少频率阶跃扰动影响,实现有功调节的协调与统一,为大电网频率的整体平衡争取时间。

3、电网新能源

公司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公司提供优质的数据服务,帮助客户构建智能电网、提供新能源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针对电网在新能源管理上的难点开发了包括“新能源消纳分析”、“承载力评估”和“数据管理”三大模块,帮助电网公司提前规划消纳方案,提高对新能源电力的使用效率。对可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电力容量的裕度进行评估,分析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为当地分布式新能源电站的建设规划等提供管理依据。对电网侧提供包括数据抓取、数据订正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4、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管理、分布式群控群调(电网侧)

除主营业务持续发力外,公司新产品新技术也在快速布局与增长。在国家电改的逐步变革实施中,公司结合政策、市场、应用等多方面需求,深耕新能源数据技术与应用开发,创新研发开拓了新能源电力交易、虚拟电厂、新能源储能及分布式群控群调(电网侧)等产品和业务领域,并实现了市场化应用。

(1)电力交易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进及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绿色电力交易的新兴市场逐步建立。公司基于新能源行业多年深耕经验,协同领先的功率预测技术应用水平,成功研发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可实现精准掌握电力交易市场动态,为新能源发电集团、场站提供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整体的申报建议和分析复盘。帮助新能源发电企业科学决策,辅助集团营销人员及电站交易人员高效参与交易,开展交易市场分析、交易策略推荐、交易复盘分析等,提高电量销售收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公司电力交易辅助服务在国家第一批现货试点省份甘肃和山西省均实现创新性应用,帮助当地新能源电站科学规范地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提高新能源的消纳与利用。

(2)虚拟电厂

2021年,国家能源局修订了《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鼓励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并网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虚拟电厂管理平台需求相应产生。其协调源、荷、储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属性,将在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辅助电网建立起“源荷互动”的友好型电网运营模式。公司研发有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并组建了专门的虚拟电厂团队,为用户提供虚拟电厂平台开发、资源接入、虚拟电厂运营等服务,负责全国各地政策与商业模式的探索、梳理,为客户提供虚拟电厂建设、资源评估、虚拟电厂运营等参与电力市场的一站式服务,辅助客户开展虚拟电厂业务,创造增值收益。随着全国多个辅助服务市场政策的利好公示,公司虚拟电厂业务得以拓展,已成功与国网及多家发电集团开展该项业务。

(3)储能智慧能量管理

储能近年来在全国广泛应用,为稳定电力供应起到了重要支撑。当前发电侧储能及独立储能的盈利场景包括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功率预测修正、弃电消纳、电能量交易等。针对以上背景,公司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统除了满足传统实时监控、协调控制等需求外,从缓解弃风弃光、降低两个细则考核、结合市场价格配合电站参与交易等场景来制定充放电策略,保证储能的经济性调用。公司的储能EMS能量管理系统一方面适配新能源电站配比储能的调控需求,一方面结合新能源电力交易实现新能源电站高效能充放电应用管理,已经在多个发电侧和用户侧储能电站得以有效地实施应用。

(4)分布式群控群调(电网侧)

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是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公司研发的分布式群控群调系统实现了分布式电源的可观可测、可控可调,形成了一套区域分布式的综合管理和控制方法,进行区域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的协调控制,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适用于地市、县级电网调度,满足整县屋顶光伏试点的功率控制需求。

(三)经营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采购、销售、研发、生产服务等业务流程,形成了稳定的经营模式,主要通过销售软硬件产品和提供服务两种方式取得收益和利润。其中,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等以产品方式销售,以产品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作为盈利来源。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包括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和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服务。其中,发电功率预测服务是主要价值所在,其核心是通过算法模型的构建,结合电站装机数据、气象预测数据等为客户计算精确的功率预测数据。除上述主要产品和服务外,公司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其他产品和服务,通过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方式取得收益和利润。

(四)行业竞争地位

公司作为新能源行业数据开发与应用服务的先行领导企业,在功率预测领域连续多年领跑市场。根据沙利文的《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行业研究报告》,2019年公司在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和风能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10%和18.80%,居行业首位。

公司功率预测服务精度行业领先,通过在提升气象预测数据的精准性及功率预测技术的先进性上的持续投入,不断提升功率预测的精确度。2020年5月,在国家电网东北电力调控分中心组织的十几家功率预测服务企业预测精度横向对比中,公司在新旧“双细则”功率预测偏差考核体系中均处于前3位(前3名无排名差异)。

公司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新能源信息化的发展,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气象、算法和软件开发领域均取得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综合实力,承接了多项政府项目,连续八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证书,通过了重点软件企业评审,并获得了2021年度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型)、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荣誉奖项。此外,公司近年来陆续获评北京市软件企业、2021年度第一批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2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TOP100、工业互联网能源行业标杆企业、领跑中国可再生能源先行企业100强,以及电力创新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行业内多项省国级荣誉与奖项。

(五)报告期内的主营业务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以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的主营业务服务能力及产品水平,稳固领先市场地位。同时,为更好的提供服务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应用技术上进一步开拓,以数据技术实现不同维度的新能源规划应用与管理,开发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等交互性的应用系统或平台,力争达到多种能源高效互补,协同发展的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72.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7.3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96%。

1、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功率预测业务在存量客户服务费稳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新增用户,使得功率预测服务累积效应逐渐凸显,具有高毛利水平的功率预测服务规模不断上升。

(1)聚焦核心业务优势,进一步升级功率预测平台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在气象技术研究、业务系统开发及网络、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增加了投入,采购多种优质气象观测资料、优质气象预报场等数据作为公司高精度气象预测技术的数据基础;进一步扩大高级气象和算法研发人员队伍,完成公司高精度气象智能预测平台的整体优化升级,开展包含全国高精度气象模式、气象产品释用算法、极端天气要素预测等相关领域深入研究工作;优化气象业务系统程序,提高平台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升级计算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和网络数据资源,为天气预报物理模式及气象预测机器学习算法提供硬件支撑,为公司气象智能预测平台提供复合网络通道、优质的运行环境,充足的网络、硬件及系统备份冗余,保证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2)激流勇进,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新能源预测考核力度增加,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精度会极大影响电站的收益,因此为找到最优的预测服务厂家,很多电站甚至集团公司会引入多个预测厂家对同一项目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各家的预测精度选择最优的预测厂家提供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和电站发起的对比,力争发挥公司精度优势获得项目替换。

(3)自我突破,拓展业务纵深

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精度,尤其在异常气象条件下的预报准确性,公司在报告期内创新设计气象预报预警模块,并与国内相关气象机构进行洽谈合作,基于专业机构提供的异常气象预警信息,结合新能源电站具体情况研发了新能源电站异常气象预报系统,并根据预报结果重新设计了预测算法,为未来新系统在各个省区推广应用提供基础。

(4)进一步建设区域功率预测技术、服务体系

公司持续加强电网端区域功率预测与服务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团队建设,一方面加大电网功率预测与服务产品的人员投入,扩大电网功率预测算法、精度运维服务团队,初步建成了响应迅速、服务优质的电网功率预测精度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推动电网功率预测产品平台的设计和研发,初步完成电网产品新平台搭建,稳步推动电网功率预测与服务产品的升级和优化,大力提升团队综合效能。

2、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

(1)不断精进产品功能,成功进入山西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功率控制类产品实现了软硬件的全面国产化,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上实现功率控制装置双机运行,并接入调度数据网双平面(调度一平面和二平面),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优化产品性能,通过了在山西第一个项目的电科院测试,成功进入山西市场。

(2)持续创新,加大新业务、新产品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增强了控制类业务新领域布局,完成了快速电压响应产品的预研,整县分布式光伏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相关产品的预研与布局;在风储、光储电站实现发电机组与储能单元的功率协调控制,为配置储能的新能源场站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奠定技术基础。

3、电网新能源

电网新能源方面,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持续提升,尤其是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公司新能源的管理持续加强,公司对新能源消纳分析、承载力评估和数据管理等子产品进行了升级和完善,新增单机数据接入和分析、风光资源评估等子产品,进行新能源运行分析和消纳评估。

4、其他产品与服务

公司其他产品与服务包含现有客户的技术升级改造,以及电力交易、虚拟电厂、储能、分布式群控群调(电网侧)等新产品新业务。

(1)跟踪政策升级趋势,持续推进技术革新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政策需求,完成了多项升级改造工程,同时根据电网最新的考核规范动态,不断优化各类产品功能,快速适配最新管理及考核规范要求。功率预测方面,基于2021年发布的最新风电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公司为冀北电网区域客户以及山西、内蒙等客户实现预测系统移区改造等多项功能改造,以及南方电网5个省区的预测结果上传方式和上传内容改造等。同时,根据山西省“两个细则”以及西北区、南方区电网考核规范最新要求,优化更新功率预测产品多项相关功能。在AGC/AVC方面实现了根据江苏及南网各省新出规范的对应功能开发及试点电站部署;针对山东省调要求,在原有快频产品的基础上新增快压、惯量响应等功能,形成3合1的新能源主动支撑装置,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

(2)持续关注电改进程,推进新开电力交易省份系统研发

公司持续跟踪市场政策,随着山东新能源参与交易,扩展了适应山东交易模式的电力交易决策平台,并成功应用于山东的新能源电站。随着二批试点的推进,电力交易针对未来服务省份的扩展,完成了电力交易2.0版本后台微服务架构开发、大数据存储数据库的架构,平台更稳定、安全。全新研发了中长期45天气象预测产品,成功应用于山西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指导;为了更好的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服务,扩展了微信小程序公开看板,提供价格行情及走势预测。针对中长期电量预测,搭建了公司发电量预测业务平台,以支持全国发电量预测子站业务推送。

(3)设立子公司,加码虚拟电厂业务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多点发力,进一步加大虚拟电厂业务布局力度。一方面进一步研发优化虚拟电厂平台设计,一方面投资设立子公司拓展市场,并根据目前参与京津冀、河北南网的经验以及西北、华中的政策需求,重新规划了虚拟电厂软件系统;借助于多个实际项目不断优化完善虚拟电厂业务系统的功能,并形成项目储备。

(4)完善储能产品体系,提升储能利用效益

公司持续研究山东、山西等全国近十个省份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储能自身的充放电特性,探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策略,成功完成了储能智慧能量管理终端及储能智慧决策云平台的研发,实现储能整体收益的提升,提高储能的利用率。

(5)进一步探索分布式群控群调实践方向

公司在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整县屋顶光伏试点建设和发展,加大以分布式光伏为核心的分布式电源群控群调产品研发和落地。优选采用调度数据网、营销用电采集、配电自动化采集、5G无线专网等通信方式,探索具有经济性和可推广性的分布式群控群调技术方案。结合落地项目,进一步探索实践面向电网调度部门的源网荷储互动技术,基于电网调度生产控制大区,实现分布式光伏、储能、楼宇空调、电动汽车、柔性工业负荷等多种电源的多能互补、协同控制。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领先的产品优势和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领跑者,在市场占有率及预测精度方面均居行业前列。 图表1:2019年光伏功率预测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沙利文《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行业报告》 图表2:2019年风电功率预测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沙利文《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行业报告》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力消纳目标的逐步落实,为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各地区能源监管机构对新能源电站发电功率预测的考核日趋严格。尤其自各地区陆续出台新版“双细则”后,考核罚款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加强,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直接影响到了电站的运营与盈利情况。 公司凭借十余年的功率预测产品研发经验,以及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算法优化,持续从提高气象数据精度、提高算法模型精度等角度提高发电功率预测产品的精度,取得了领先的精度水平,降低了客户由“双细则”考核带来的损失。 (二)行业领先的技术与研发优势 作为一家以创新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信息化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拥有由数十名气象学、大气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硕士、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与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及电网新能源管理等相关的核心技术与算法,帮助客户实现新能源发电功率的精确预测、发电功率的高效调控、电站的智能运营及新能源电力的高效调度管理等。 在软件开发领域,公司通过了最高级别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5认证,表明公司已具备了持续研发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软件的能力。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管理领域,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和持续地研发投入,在气象、算法和软件开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及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取得发明专利39项,软件著作权79项。在此基础上,公司每年持续投入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创新维持和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01%。 (三)服务优势 公司作为专业化新能源信息化厂商,是行业内较早建立完善的售后运维体系的企业。 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地点一般为光照强度较高、风力较大等拥有极端气候资源的地方,集中式光伏电站还需要大片的建设土地,因此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地点一般远离人口密集地区,这给电站的运维带来了难度。公司拥有覆盖范围广泛、响应及时的运维服务体系,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技术服务队伍近百人,并开通7*24小时的400客户服务热线,可在产品出现故障或是客户有升级改造需求时及时到达现场响应客户需求,避免电站停运等损失,帮助客户实现电站的持续高效运营。 (四)品牌及行业经验优势 1、行业中深耕多年,用户口碑良好 公司在新能源产业中深耕多年,凭着产品和技术优势树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与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市场主体均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高。公司服务的客户几乎覆盖了新能源电力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六小发电集团,协合新能源、中国节能、隆基绿能(601012)、晶科电力等主流新能源集团,四方电气、长园深瑞、许继集团、明阳智能(601615)、三一重能等主流电力新能源设备厂商,以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大型新能源工程承包商等等。 2、新能源电力信息化经验丰富,紧贴客户需求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均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行业从业经验,对新能源产业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公司是行业内较早从事新能源信息化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的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年新能源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经历,并累计服务了两千余个新能源行业客户,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能够精准地把握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洞悉客户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3、产品算法先进,经历了大量检验 公司在功率预测领域深耕多年,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不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算法模型的优化和升级,突破了新能源电站功率预测中特殊地形、特殊气象条件、设备状态难以识别等难点,可以实现产品在各种条件下的高精度预测,从而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功率预测服务,并更好地响应客户的需求。 (五)前瞻性的产业布局 数字化改革与能源领域的深度结合,为绿色低碳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公司基于能源数据技术的多年应用服务经验和深刻的行业理解,在国家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方向下,深耕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保持创新动力,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实现产品性能的提升和产品线的延伸。公司持续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深耕新能源后服务应用市场,在新能源电力交易、辅助服务市场、虚拟电厂、新能源储能、分布式群控群调(电网侧)等新业务新领域充分发力,助力能源转型,实现源网荷储融合互动应用,以能源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清洁能源的高效、智能化管理。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公司所处的新能源行业较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虽然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进,新能源电力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减少对新能源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将会影响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规模,行业整体市场成长放缓,则有可能对公司业务增长有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建立健全快速的市场政策分析与监测机制,有效捕捉政策动态,紧密追踪市场政策走向,重视行业交流,定期将监测到的国家政策、行业动态、市场信息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提示,以帮助公司及时准确地了解到行业最新动态,做出经营决策。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所处的新能源信息化领域内虽然专业化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其中却有在新能源行业或是电力行业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尽管公司主营产品所属领域均不是上述大型企业集团的业务重点,但是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或上述企业集团着重在发电功率预测等公司主营业务领域发力,则公司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突破,充分发挥自身竞争力,持续保持创新发展动力,持续提高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将持续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挖掘客户需求,拓展综合能源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稳固公司在新能源信息化行业的领先地位。 3、应收账款风险 由于公司所处行业的特点,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相应增长。未来,如果客户的资信状况发生变化或收款措施不力,则公司将存在账款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将对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信用管理措施,通过客户分级管理制度对回款进行有效规划及跟踪,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多环节,全面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和管理,强化对客户信用的风险和跟踪管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催收,降低坏账风险。 4、募集资金投向风险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与主营业务和未来发展战略联系紧密,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将优化公司的产品功能,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现有业务并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经过科学、缜密的可行性论证,但是受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技术替代、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项目仍然存在不能达到建设预期的风险;另外,若遇到不可抗力因素,上述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或不能正常运行,也将影响到公司的收益,给公司带来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要求,严格执行募集资金相关管理规定,紧密把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展及相关外部因素动态,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做到提前研判、提前预防,推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