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正文

全国碳市场价格波动相对平缓 交易规模偏低或有较大提升空间

时间: 2021-08-16 21:27:3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全国碳市场的开启为低碳转型注入活力。不过作为起步仅一个月的交易市场,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艰巨的建设和完善任务。业内人士指出,从运行情况看,全国碳市场价格波动相对平缓,但交易规模偏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鼓励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等更多元投资者入场,提升市场活跃度。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称,碳市场交易启动不久,很多企业处于开设账户的过程中。目前,企业的交易账户开户率为80%左右,也就是说2162家企业中约1600家完成了开户。此外,纳入交易的企业多数没有参与过地方试点交易,对碳交易的有关流程、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了解还有所欠缺,企业参与交易意愿还有待提高。

赖晓明指出,一个高质量的碳市场应该政策清晰稳定,法规制度健全,同时价格波动平稳,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要尽量避免单边上涨、单边下跌以及市场在一个阶段内剧烈波动,这些都不是一个健康成熟市场的表现。同时市场的价格信号要清晰有效,能够有助于引导企业去节能减排,引导资金技术能够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他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与普通大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有满足当前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更应该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跨周期投资和风险管理。应推动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能够形成正向激励且相对稳定的碳价格,并通过金融监管的理念管理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指出,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限于控排企业,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暂时还没有入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规模和市场活跃度。董战峰建议,应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等碳金融创新,鼓励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运营碳期货、碳期权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等探索设立市场化的碳基金。

此前央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发挥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功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绿色金融支持,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围绕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刘桂平认为,碳交易的底层逻辑是排放权的转移,包含配额分配、登记、交易、核查、评估等诸多环节,实际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市场效率。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包括碳衍生品在内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

(记者 向家莹)

关键词: 全国碳市场 价格波动 相对平缓 交易规模 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