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校(院)长刘玉深入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调研指导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提升工作。计划财务处、政策研究室、教务处负责人等陪同调研,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主要领导及骨干教师参与座谈。
刘玉分别对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承担公共课程人才培养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改革是校(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点,是各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的主要路径,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学部(院)要发挥主体责任,不断探索提高公共基础课程质量的方法举措,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全过程评价,开展团队组建、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单元测试、突出重难点内容等试点改革,凝练特色、打造品牌,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英语思维、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建设公共基础“高阶”课程,建好公共基础课程相关项目,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实效贡献力量。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配合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调研期间,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李金宝主任汇报了数学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提升工程的主要举措、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计划,外国语学院杨明副院长以“公共英语课程四年全过程学习体系”为主题汇报了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情况、有效措施及未来规划等。
会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与人工智能学部、外国语学院与会人员就数学及英语公共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提升人才培养成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参与座谈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们纷纷表示,在今后教学中,将进一步把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兴趣,因势利导,助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并拓宽思路、打开眼界、重塑“课堂”概念,寻求课程改革的新表达方式,促进“品位、质量、影响”三位一体的提升。(责任编辑:王炯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