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一直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和“四新”理念,遵循“选择性卓越”原则,以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目标,采取分层分类发展方式,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策略,强力推进专业集群发展,提升专业内涵质量,打造专业特色。目前,已有1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今天为大家介绍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成果。
美术学专业
美术学专业的前身为1986年筹建的美术教育专科专业,2010年开始本科招生。依托学校民族学特色学科、承德市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中心(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专业立足师范教育、注重专业属性、强化内涵建设、对接地方需求、融入民族元素,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小班精品办学。主要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优秀美术教师。2017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21年被列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有省级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人,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双师型教师1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
专业获批校级一流课程、优质课程等20余项课程建设项目。教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获奖30余次,获批河北省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联、承德市科技局和社科联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批专利40余项。学生近五年共入展省级展览16人次,市级展览1人次,校级展览8人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2013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首次招生。主要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培养能够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工作和设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7年获批校级转型试点专业,2021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该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紧随艺术设计教学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凝练出“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的专业教学理念,确立了“以参加展览比赛为导向,以工作室教学为保证,以具体实践课题为支撑”的实现路径,开展小班授课、实施精品办学。工作室将社会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发展。孕育了为承德而设计服务地方品牌,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参与或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教研项目9项,发表学术著作3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国内国际专业竞赛获得省级以上等级奖314项,仅2021年该专业学生参加国内国际专业学科竞赛共获得奖项 98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54 项、市厅级38 项,并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21年共指导学生完成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实践项目 22项。为京津冀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与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授3人、博士1人、博士硕士占比86.7%,兼职硕士研究导师4人;河北省技术能手1人、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技术能手3人、承德市市管优秀专家3人、河北省科技厅科技专家2人、双师型教师26人。
拥有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等省市科研平台;近6年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4项、科研立项32项,其中省部级3项;近6年发表论文70余篇、取得软件著作权3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取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校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国创翼项目”、“蓝桥杯”、“天梯赛”和“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等。近年来获奖达100余人次。建立了亚信科技、小米公司、上海硕恩网络、软通动力、百度、石家庄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承钢公司、河北宝葫芦等实习实践基地,充分满足该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需求。(作者:教务处 李强)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