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信阳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对标对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以“四强”为抓手,多措并举促进青年教师培养,着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专项计划”,强化教师帮扶成长过程。学院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搭建互帮互学平台,选派数十位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年轻教师的教学科研指导教师,重点针对教学及科研工作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鼓励专家教授指导年轻教师申报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精品在线课程等项目;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双管齐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其中,王燕红老师申报的《中国近代史》获批为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闫春丽老师申报的《刑法学》获批信阳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多位教师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通过打造“三课”制度,强化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平台。学院按照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发扬钉钉子精神打磨教师课堂,稳扎稳打磨练教学技能,每周定期开展专家教授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研讨课”等“三课”制度。不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同时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及前沿理论知识,在备课、上课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不断锤炼教学能力,努力成为兼具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大先生”。
通过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强化教师评价督促手段。学院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督导团的作用,制作督导简报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做到教学督导与“三课”相融合。创新督导方式,将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及同行评教相结合,同时采取“交叉覆盖、及时反馈、重点帮扶”方式深入课堂实地督导,及时反馈督导意见,对初次督导效果不理想者,采取“回头看”的督导方式加以重点帮扶。加大年度综合考核中的督导评价的权重分值,利用积分制奖励教学先进者、督促教学待提高者,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设平台、打擂台”等方式,强化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定期举办“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新入职教师教学风采大赛”“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教学设计大赛”等各类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促进青年教师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产生共生效应。为贯彻落实信阳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和首届“教学节”实施方案,学院通过“设平台、打擂台”等方式,于5月17日下午举行青年教师风采大赛,比赛过程中,青年教师精神饱满、自信沉稳,准备充分、内容生动,思维清晰、语言专业,应答条分缕析、不矜不伐,过程展示完整、特色亮点频现,多样手段融合、形式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学校督导专家张铭、法学特聘教授李文发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展示了学院近年来培养青年教师取得的成果。(作者:闫春丽 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