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业> 正文

保障“乞巧”系列劳务品牌发展 由过去“数量型”向现在“质量型”转化

时间: 2022-08-11 09:24:52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西和县是“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七夕“乞巧”习俗。近年来,西和县注重劳务品牌建设,以乞巧传承文化为抓手,创建了“乞巧嫂、乞巧妹、乞巧汉子、乞巧驾驶员、乞巧之乡家政、仇池建筑工”劳务品牌。全县“乞巧”系列劳务品牌务工人数占年均务工总人数95%以上,全国各地都有西和“乞巧”儿女务工就业的身影。

西和乞巧嫂品牌于2016年10月7日注册,多年来累计向上海、北京、甘肃、浙江、江苏输出约5.5万人次,月均收入4000元以上。乞巧妹品牌于2015年9月14日注册,累计向上海、北京、甘肃、浙江、江苏输出约6.1万人次,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乞巧之乡家政品牌于2010年4月14日注册,累计向上海、北京、甘肃、浙江、江苏输出约2万人次,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乞巧汉子品牌于2016年10月7日注册,累计向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新疆输出约6.1万人次,月均收入3500-8000元左右。乞巧驾驶员品牌于2015年9月14日注册,累计向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甘肃输出约2万人次,月均收入4000元左右。仇池建筑工品牌于2010年3月28日注册,累计向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新疆输出约4.8万人次,月均收入3500-8000元左右。

同时,为保障“乞巧”系列劳务品牌发展,西和县出台了就业培训、基地培育、扶持创业、权益保障、政策托底等一系列政策,“乞巧”劳务品牌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经受住了市场、疫情影响等多重考验,输转劳动力由过去的“数量型”向现在的“质量型”转化。仅2021年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农民工1万人次,这些掌握技能的乞巧品牌务工人员,平均收入要比一般的打工者高出30%。2021年全县务工人员就业达11.85万人,组织输转9.48万人,组织化输转率达80%。

从一开始走出大山零散务工的“农民工”,到有组织有品牌有美誉的“新产业工人”,西和县的劳务输转工作在振兴劳务产业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双重推动下,走出了文化传承、服务培训、基地培育、返乡创业、权益保障、政策托底的劳务品牌之路。

(通讯员 王汉军)

关键词: 乞巧系列劳务品牌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劳务品牌建设 传承文化为抓手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