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车板块回调,医药又嗨了,为什么医药投资者这么希望新能源车跌呢?先看下面这张图(医药指数和新能车指数叠加)。
曾经医药也是和新能车一起震荡上涨的好伙伴,但从5月底开始新能车不讲武德,一飞冲天,而医药却走上了一条漫漫下跌的不归路。自此,新能车拼命涨,医药拼命跌。而最近一段时间新能车开始回调,医药也在底部蠢蠢欲动。
回顾医药行业过去6年时间主要分为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改革云起阶段(2015.6-2015.12),蓄力阶段(2016.1-2018.2)重构阶段(2018.3-2019.12),疫变阶段(2020.1~2020.12),后疫情阶段(2021.1-至今)
过去6年医药生物指数相对涨跌幅(2015.6-2021.9)
资料来源:同花顺 iF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对于医药行业的投资,政策始终是中短期投资的最重要变量,但长期影响因素仍是人口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不断成长。不管新能车景气度是否到顶,不管政策如何变化,医药行业分化不可避免。那么,后疫情阶段该投资哪些细分领域呢?
01
后疫情阶段寻找高确定性
小分子CDMO领域是我国发展最早,能力最为成熟的CDMO业务。我国头部企业已经普遍拥有承接MNC药企原料药订单的生产能力。但从市占率上来看,除药明康德的小分子CDMO业务全球市占率超过1%之外,其余企业市占率均只有千分之几的水平。随着欧美MNC药企供应链向中国倾斜以及我国企业科技制造属性的持续强化,未来全球份额提升潜力巨大。
我国主要企业2020年CDMO收入(亿元)小分子CDMO行业全球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创证券
伴随资本热潮+叠加国内MAH制度试行至今,众多临床前项目需求有望继续传导到临床CRO和CDMO公司的后期阶段,国内CXO企业作为全球竞争市场的参与者,凭借国内工程师红利和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全球份额不断提升。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国内控制相对较好,导致海外订单需求阶段性向中国转移加速——在前两年已经不错的整体行业需求态势下,头部公司订单/收入增长进一步提速,带来可观的业绩弹性——如药明康德、九洲药业等公司2020年利润端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加速。
中国部分小分子创新药 CDMO 企业业务收入(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考虑到小分子新冠口服药物的诸多优势,有望在新冠暴露前/后预防、轻症、中症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受益人群相对上述EUA药物显著拓宽,市场潜力巨大。而全球小分子新冠药物管线中较为领先的3-4家公司,则有望陆续在2021年底前提交相关药物申报上市,带来相关产品CDMO供应链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契机。
中信证券测算,参考WHO的数据,考虑到全球新冠确诊人数随着疫情反复呈现较大波动性,因此选取2021年至今全球日平均新增确诊患者约为55万人,并且叠加目前全球现有确诊病例约2500万人,假设每个患者单疗程治疗费用约为700美元(参考Molnupiravir美国政府采购协议价),按照口服药物20%-30%的渗透率,则小分子新冠口服药物年销售峰值有望达到300-500亿美元。由于新冠药物为突发需求,且供应量需求大,我们预计其生产外包率较高——假设原料药成本占比6%,外包率80%,则对应CMO市场约15-25亿美元——若进一步假设其中50%的生产外包给到中国企业(供应链快速集成需求强,中国企业反馈快),则中国小分子CDMO企业能拿到的小分子新冠药物相关市场预计约为50-75亿元人民币(年度金额),300-4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小分子CMO/CDMO市场有望提速15%-20%,预计其中龙头企业有望受益更加明显。
默沙东小分子新冠药物(Molnupiravir)CDMO 供应链价值量测算
资料来源:Wind,默沙东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全球小分子新冠药物整体 CDMO 供应链价值量测算
资料来源:Wind,默沙东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顺带提一下,从过去两年的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原料药企业依托自身完善的EHS、GMP体系和制造优势,向CDMO业务的拓展普遍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而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也对原料药产业的未来升级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这类企业也具备着较好的发展趋势和投资价值。
02 创新药内卷化
在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产创新药也像许多行业一样,开始内卷化,部分靶点、领域扎堆较为严重。
最典型的就是PD-1单抗。预计到2022年,国内市场可能出现15款左右的PD-1/L1单抗在售。2018年至今,已有2款进口和6款国产PD-1单抗获批上市,3款国产PD-1单抗处于审评阶段,分别为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嘉和生物的杰诺单抗、乐普生物的普特利单抗。有2款进口PD-L1单抗获批上市,2款国产PD-L1单抗处于审评阶段,为基石药业的舒格利单抗和康宁杰瑞的恩沃利单抗。随着竞争压力增大,PD-1/L1单抗的年化费用在持续降低。2021年8月刚上市的派安普利单抗每支价格为4875元/100mg,赠药方案为买4支赠2支、再买4支赠药至进展,年化费用不超过3.9万元。
PD-1/L1单抗年化费用(万元,赠药后)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华创证券
当下PD-1红海竞争的情况已经开始在多个靶点、领域中出现,对大多数创新药企业来说困难可能并非暂时的。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上游卖水人可能才是享受创新药高景气度最好的选择。
03
尾声
2021年年初至今,医药指数下跌-9.97%,匹配公司业绩的持续释放,板块估值水平得到较明显消化。但分化可能难以避免,有些细分领域龙头大概率可以穿越周期,例如牙科龙头通策医疗,眼科龙头爱尔眼科,器械龙头迈瑞等...
但也有些公司风险较高,例如恒瑞医药(仿制药转型创新药龙头)未来一年业绩很难实现扭转,长春高新(生长激素龙头)品种过于单一,叠加集采担忧情绪。
总结一下,投资需要放平心态,不要反复横跳。